喜迎党代会 | 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关键结合部作用 培养可堪国家战略重任的“总师型”人才
编者按
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将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擘画新时期事业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学校各单位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激励全体师生锚定“127”发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饱满热情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西工大新篇章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关键结合部作用
培养可堪国家战略重任的“总师型”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西北工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关键结合部作用,强化“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牵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力培养“总师型”人才,助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续写“西工大现象”新篇章。
五年来,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服务国家需求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54%,其中博士生招生规模增长78%,“双一流”生源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生源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3个80%”成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新名片,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奖数量居全国第5。入选首批中组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高校、“国优计划”试点支持高校,获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等6项国家级专项。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2020年7月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高校提出了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
制定一流行动计划,做好研究生教育顶层规划
学校坚持把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及时召开了落实会议精神座谈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全校推进会、总结会等,校内外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广泛调研、深入研讨,研究制定了学校《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路线图”,并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确保行动计划“落实、落细、落好”。
2020年12月24日召开了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会
2021年11月9日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总结大会
构建“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内生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动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校党委书记李言荣提出,有组织科研的关键在于培养“总师型”人才。应不断完善“总师型”人才的大学培养路径及体系,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校长宋保维指出,加强有组织科研,培养“总师型”人才。学校发挥型号系统集成的科研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营造“总师育人文化”氛围。
学校结合“西工大现象”,提出了“总师育人文化”,凝练了“总师型”人才特质内涵,在“127”发展目标举措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中将大力培养“总师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
学校紧抓研究生人才培养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中重要结合部作用,不断深化系统整机观念培养,强化“总师育人文化”引领,探索构建“总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言荣书记提出“总师育人文化”
宋保维校长对“总师型”人才培养提出要求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总师型”人才培养获广泛认可
学校主动对接强国战略,依托国家级人才专项大力拓展招生规模,致力于培养大批关键行业领域的“总师型”人才。结合中组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两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等,与主机院所、龙头企业联合设立“大飞机”“两机”“智能海洋航行器”“集成电路”等79个工程博士专项班,招收航空工业、航天科技、中国船舶、中国航发等企业一线技术骨干1000余人,副高职称/副总师以上占比超过80%。就读工程博士中不乏如水上飞机总师黄领才、遥感卫星二号分系统总师李立、天脉总师胡林平、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马显超等杰出人才。
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发展专项,探索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独立招生,与汉江国家实验室、太行国家实验室、启元国家实验室等开展联合培养。
左上:黄领才,水上飞机AG600总师,2020级工程博士;
右上:李立,遥感卫星二号分系统总师,2014级工程博士;
左下:胡林平,天脉总师,2023级工程博士;
右下:马显超,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2018级工程博士
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示范引领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形成了“一三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范式,即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导学思政”为核心的思政育人新格局,建立了论文选题紧扣国防重大问题、科研训练承担国防重大项目、实习实践深入国防主机院所的三链融通新模式,打造了前沿知识供给、育人平台协同、学科交叉培养、质量监督保证的四维支撑新机制。
“一三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范式得到高度肯定,受邀在全国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上作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交流,获得首届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受邀在全国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上作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交流
高质量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扎实推进
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国家级人才培养专项,秉承“重在工程,贵在卓越,成在必行”的培养理念,打造问题导向的“使命引领+项目驱动”校企人才培养模式。联合航空工业等9大军工企业成立学院理事会,共同组织招生,联合制定19个领域的工学交替培养方案,牵头制订全国“新材料”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标准。与理事单位签署“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完成企业联培项目清单528项,设立校企专业实践合作项目200余项。实现中组部专项研究生论文选题来源国家重大专项100%、实践派出率100%、企业对学生实践好评率100%。学院率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构建以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位成果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部对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给与高度认可,教育部领导多次来校调研并指导工作。理事单位均充分肯定学校为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发挥的积极示范作用。
教育部有关领导来校调研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
理事单位就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发来感谢信。其中航天科技集团:“贵校在联合招生阶段,注重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在入企实践阶段,突出精心指导和严格管理;在三方协调沟通中,主动克服解决了一系列客观难题;为探索实行真正的校企联合培养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总师育人文化牵引,“总师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总师育人文化”引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将“总师型”人才特质内涵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构建“总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低调务实,聚焦专业本领
扎实推进基础前沿交叉课程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基础前沿交叉课程中心,构建“数理化生+工科”和“工科+数理化生”基础前沿交叉课程群(40门),实现工程问题和科学机理上下对齐、理工融合双向发力。获批工信部工程硕博士特色优质课程7门。
向教育部有关领导专题汇报建设成效及思考
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经验分享
用心打造工大特色、服务“总师型”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构建主干工科、基础前沿、校企联合、新形态的高质量教材体系,“十四五”期间完成出版110部;牵头中组部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全国新材料领域数字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获得国家教材建设奖(研究生)1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教材奖4项,获批工信部工程硕博士精品教材18部。
打造高水平导师队伍,夯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导师全周期管理机制,优化导师资格认定制度,构建“学校-学院-团队”三级培训体系,完善校外行业导师管理体系,涌现出一大批“总师型”导师。获批工信部工程硕博士优秀导师8名,2支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导学团队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工信部工程硕博士优秀导师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张卫红院士领衔的
“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周军教授领衔的
“精确制导与控制教师团队”
构建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实施一次有限通过率的开题评议、中期检查、年度审核制度,严控重要环节质量,加大培养过程考核、预警和分流力度,培养效率显著提升。深入实施质量保证“四个一”工程,构建全链条、矩阵式的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常态运行、持续监测、反馈改进的闭环运行机制。
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分析系统
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报告
兼收并蓄,聚焦系统思维
深化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稳步提高生源规模质量。大力推动硕士一级学科自命题改革,全面实施博士“申请-考核”制。打造“总师育人文化”招生宣传品牌,举办“院长直播月”、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本校推免生超过70%选择留校深造。
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
“筑梦工大 翱翔启航”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
构建“分层、多元、精细”复合型研究生学位授予评价体系。引入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设计作品等工程实践创新成果和重大工程贡献作为论文分类评价标准;实施论文质量“积分制”,严控论文开题等重要环节质量。近5年,累计获得国家一级学会及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9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境外研究生培养方式,深化研究生培养对外合作开放。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近五年累计派出2400余名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等三个月以下项目,近700名研究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流高校开展三个月以上联合培养。以建设哈萨克斯坦分校为契机,打造三个优势学科“嫁接式”培养方案,通过学分转换实现分校研究生纳入,启动研究生赴哈海外学术实践,与哈分校共同举办学科论坛等,探索工科院校海外分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为主要依托,搭建开放的中白合作交流平台,开启国际合作新局面。
研究生赴哈萨克斯坦海外学术实践队启程
厚积薄发,聚焦科研实践
超过80%研究生论文选题来源于大飞机、探月等重大工程。坚持“一题一需求”“一题一总师”“一题一贡献”的“三个一”原则,建立了工程硕博士专项论文选题新模式。校内发布国防急需问题清单,鼓励研究生揭榜挂帅选真问题、做真研究,累计资助校级创新基金项目1000余项。
超过80%研究生科研训练深度参与国防重大项目。校企联合发布关键技术问题,完善“总师+项目+团队”科研训练路径。建设国防特色教学案例100余个,获批省部级专业学位教学案例40个。聚焦未来飞行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能源装备、双碳等重点领域,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培育一批种子项目,累计获国内外高水平竞赛奖励1900余项,获奖6000余人次;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综合贡献力全国百强单位中排名第二;4名研究生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
超过80%研究生赴国防科研院所实习实践。优化“翱翔一线”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大院大所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160余个,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10个,年均选派3000余名研究生奔赴大院大所等实习实践。
“翱翔一线”协同育人平台
研究生赴科研生产一线实习实践
为国铸剑,聚集家国情怀
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的思政育人新格局。突出国防特色学科群课程思政示范作用,深度挖掘“总师育人文化”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300余门、教学案例500余个。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能手”2名。创建了“百师千生进院所”行动,年均组织1000余名博士生赴军工院所开展工程一线课程思政教育,师生共同感受军工文化、共同接受国防教育、共同进行科研攻关。
《人民日报》报道我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及成效
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能手”张娟(左)、郑烨(右)
“百师千生进院所”
构建了“研究-培育-凝练-打磨-保障”全链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体系,提前谋篇布局、五维联合发力,高质量推进教学成果奖培育专项工作,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成果典型示范。在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取得重大突破后,学校获得202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西工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学校“127”发展目标举措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涵养“总师育人文化”内涵,加强“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加快急需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校将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助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为磅礴的西工大力量!
★
往 期 精 彩
★
党代会 |《光明日报》:西北工业大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挺膺担当为国铸剑
喜迎党代会 |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研究生院
图片 | 党委宣传部
编辑 | 王乐宇
责编 | 赵珍
审核 | 朱继宏 李磊 马西平
发现分享、在看和点赞了吗,戳我看看吧!